點燃思維火花,深挖育人元素——學校舉辦“課程思政”專題講座
時間:2021年10月12日 編輯:教師教學發展中心 來源:教師教學發展中心
瀏覽次數:次
10月11日晚,清華大學于歆杰教授做客“名師有約”,做了題為“課程思政與混合式教學的相互促進”專題講座,學校170余位教師通過釘釘直播參與了學習。
于歆杰教授對課程思政的由來、內涵和意義做了詳細解讀,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全方位實現課程思政建設。首先,教師要通過身教實現立德樹人;其次,教師在知識傳授過程中要實現入腦入心的價值塑造;第三,教師要將能力培養有機融入知識傳授。

在報告中,于教授還指導教師們通過雨課堂開展同步互動,針對教師在實施課程思政中常見的問題進行了剖析。他結合自身教學經驗,闡述了混合式教學課堂節奏把握的“五感”,即讓所有學生有新鮮感、危機感和緊張感,讓大多數學生有成就感,讓少數學生有榮耀感。
舉辦“課程思政”專題講座,旨在幫助我校教師進一步明確課程思政的核心,即通過教與學的過程來育人;掌握課程思政如何落實在具體課程中;了解在優質教育資源不再稀缺的移動互聯時代,只有開展混合式教學才能讓學生喜愛上課,才能更好地開展課程思政教育。
本次講座是教務處“課程思政”建設系列活動之一,也是黨委教師工作部2021年新教師始業教育培訓的選修課程。教務處“課程思政”建設系列活動自上半年正式啟動以來,在“名師有約”“匠人工坊”等欄目舉辦了多次講座,并與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合作開展了“深化課程思政質量建設,提升高校立德樹人成效”專題網絡培訓活動。接下來,教務處將圍繞學校工作要求,繼續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專題活動,切實提高教師“課程思政”育人能力,更好地推進我校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,形成協同效應。
【主講嘉賓簡介】

于歆杰,清華大學教授,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專委會主任委員,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磁發射技術專委會副主任委員,教育部高校在線教學國際平臺與課程建設專家顧問組副組長,教育部高等學校工科基礎課程教指委秘書長,教育部教學信息化與教學方法創新教指委委員,清華大學在線/融合式教學指導專家組組長,國際電磁發射杰出貢獻Peter Mark獎章、北京市教學名師獎、清華大學首屆新百年教學成就獎獲得者,清華大學首門慕課、標桿課、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、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、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“電路原理”負責人。